为了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的认识糖尿病,提高自我管理能力,糖尿病标准化防控中心(DPCC)湘乡分中心、湘乡市第二人民医院代谢内分泌科推出糖尿病系列科普知识,围绕认识糖尿病,血糖监测,胰岛素注射,低血糖处理,饮食管理,运动管理,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科普,让您轻松了解糖尿病知识!
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疾病,所以人们往往认为血糖宜低不宜高,其实,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可怕。
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为血糖<2.8mmol/L。而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诊断标准为≤3.9mmol/L。
在血糖刚开始下降时,常出现手抖、心慌、冷汗等 “警示症状”;
当血糖进一步下降时,会出现想睡觉,头晕,注意力不集中,记忆力下降等症状;
夜间低血糖还有可能表现为做噩梦、惊醒等;严重的可能出现精神行为异常、抽搐甚至昏迷。
当血糖低于3.9mmol/L,没有明显出汗、心慌等低血糖的“警示症状”,这种情况叫做“无症状性低血糖”。
因为没有症状难以察觉,病人常常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昏迷,特别是一些老年人,容易被家人误认为是睡着了,而延误了抢救。
一次严重的低血糖,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,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,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,低血糖究竟有哪些危害呢?
1、发生严重低血糖可导致患者昏迷,甚至死亡。
2、认知功能障碍:大脑对血糖的感知非常敏感,低血糖会造成供氧不足,损害脑组织的神经系统,易出现记忆力下降、认知功能障碍等。长期反复严重低血糖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,引起患者性格改变,精神失常。
3、脑细胞损伤:急性低血糖昏迷持续超过6小时,会造成脑细胞不可逆性损害。
4、心血管系统功能受损:低血糖可导致心率加快、脉压增加、心肌缺血、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,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。
5、肾脏、视网膜病变:血糖急性下降可降低肾脏血流,增加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死亡率,同时还可能出现眼压突然下降,加重视网膜缺血损害。
1、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用法不当
2、未按时进食或进食量过少
3、运动量增加未及时加餐
4、过量饮酒尤其是空腹饮酒
如果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,糖友可以通过“双15法则”来进行自我调整。
第一个“15”是指:需要15克快速升糖的碳水化合物。
当血糖数值低于3.9mmol/L或感受到身体发出的低血糖信号的时候,可以马上给自己15克含糖食物。
例如:4片葡萄糖片、150ML可乐、4茶勺白砂糖、2—4块方糖、半杯橘子汁、一杯脱脂牛奶、3—5颗硬糖。
第二个“15”指等待15分钟后复测血糖。
吃完15克碳水化合物,等待15分钟再次测血糖,如果还是低于3.9mmol/L的话,重复双15原则,直至低血糖状态纠正。
如果症状一直没有改善,要尽快去医院治疗。如果症状改善了,但离下一餐还有1个小时以上的话,可以再适量吃一点东西:比如一杯牛奶或者一份水果。最后,记得把低血糖时间记录下来,想一想可能的原因,告诉医生。
1、掌握低血糖相关知识,定期到医院复诊,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,注意安全用药,不自行增减药量,每次用药前核对药品及剂量,特别是胰岛素的剂量。
2、均衡的饮食和运动,定时定量进餐,限制饮酒,尤其不能空腹饮酒,每天运动量应固定,外出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和低血糖救助卡,开车的糖友记得把含糖食物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。
3、合理监测血糖: 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能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。有些患者病情不稳定,常发生夜间低血糖,因此睡前应监测血糖,睡前血糖<5.6mmol/L,可在睡前适量加餐,如1杯牛奶。
4、频发低血糖时应及时就医。
糖尿病虽多发,但并不可怕,糖友们积极进行糖尿病健康管理,了解、重视并积极预防低血糖的发生,一样可以拥有绚丽多彩的人生。